
苍山溪水的绝唱
诗圣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他在四十八至五十九岁这一阶段生活在祖国的西南地区。其间,大部分时间漂流在四川。这一时期,他主要倚靠友人的接济维持生活,其艰辛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
诗圣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他在四十八至五十九岁这一阶段生活在祖国的西南地区。其间,大部分时间漂流在四川。这一时期,他主要倚靠友人的接济维持生活,其艰辛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痴儿不识父子礼,跳怒索饭啼门东。”这些诗句是其辗转漂流,衣食维艰的真实写照。在四川的时候,和他相从甚密的莫过友人严五。“上元二年(公元761)十二月武任成都尹,武时有馈赠,并与杜甫唱和。”第二年(公元762年),严武被朝廷召还。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严武再次赴任蜀郡尹,杜甫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便计划赴成都会友。可是好景不长,同年十二月,严武死在任上。自此,杜甫在川失去了依靠,便决定离成都东下。由此可见杜甫与严武关系的绵密。可就是这样一个身如萍踪,饱受离乱又寄人篱下的落魄诗人,在祖国的西南,在“饥饿动即向一旬,蔽衣何啻联百结。”的偃蹇困苦境遇中,却焕放出了令人眩目的文华异彩。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也即是杜甫入川后的第五个年头,他自阆中送客来到川北小城苍溪。清朝康熙年间苍溪人陶淑礼著《杜里坝记》称:“唐工部杜甫乐佳山水。思属景甲天下,特仰剑阁之倚天,俯衢塘之折地。还止汉昌,坝间四顾若有得,遂酌酒赋诗而不去。后人因以名里,且筑游春台以纪之。”
《杜里坝记》中的游春台就是放船台,而所赋之诗就是《放船》诗了。
送客苍溪县,天寒雨不开。直愁骑马滑,故作放船回。
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江流大自在,座稳兴悠哉。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无不彰显着现实主义精神。有的面对现实,讽喻时事,有的反映人民生活的疾苦,有的以日常生活为题材,描写生活的美丑两个方面。其诗作无不包含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苦难的同情,对世间一切丑恶的愤懑,对社会的不公与罪恶的忧愤。真可谓一生飘零似萍,满腔忧愤如火。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杜甫,心情经常是沉郁不安的。但这首《放船》诗却是个例外。“江流大自在,座稳兴悠哉。”所描述的是一种悠游旷达,平和舒畅的心境。这在杜诗中是不可多得的。从这一意义上讲,《放船》是诗人在苍溪的绝唱,是一点不过分的。究其原因,一是因为“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的苍山溪水景致和“座稳江流”的自在。其二,是因为这次远道送客,竭尽了友情至诚,心情便特别的舒畅。从这里我们对杜甫重友尚情的人格魅力就有所了解了。其三,这年二月严武再镇蜀郡,六月上表升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诗人内心舒畅也不足为怪。
我们从“黄知橘柚来。”可大致知道时间是在广德二年的秋末,至少不会迟到十月上旬。因为苍人有“十月有个小阳春。”之说,小阳春天气一般在十月上旬。“山寒雨不开。”而道路泥滑,骑马不便,就只有放船回阆了。“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诗中对苍山溪水的景致灵秀、物产丰美的特点作了鲜明具体的描绘和热情洋溢的歌颂。而且点出了苍溪水果品类特点——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这里就盛产红橘和甜柚了。
渡过县城西边的嘉陵江,就来到林木葱倩,楼阁俨然的陵江寺。放眼北望,一条依山傍水的石级山径蜿蜒而上。清人舒伦有“古渡陵江一线坡,捷猿愁渡奈人何。而今不畏王阳道,稳踏云梯上碧螺。”吟咏这条石板路。此路就是苍溪县境内的古河西驿道。陵江渡就是当年杜甫与友人告别的地方。古人有送客十里,然后再“长亭”话别的佳话。诗圣由阆中送客至苍溪,行程达六十华里,已经大破常格了。而且,再送过嘉陵江在陵江寺话别,足见宾主之间深厚的情谊了。可惜的是,翻遍史料,竟无从知道杜老所送何人。不然的话,对于研究杜甫在西南的交游是有帮助意义的。
苍溪人建“春台”(即放船台,是亭是台无可定论)以纪念诗圣,台址在陵江寺左。唐后,这里是游人踏春吊古的去处。如果现在此台还存在的话,与巍峨的陵江寺浑然一体,一定会为苍城八景之一——陵江古渡添彩增色。
就在诗圣长逝四百多年后的一一七二年冬,一位号称“放翁”的诗人独骑北上抗金。他在途径苍溪时登台凭吊,写下了:“最忆苍溪县,送客一亭绿。”的诗句。可见早在宋时,嘉陵江畔,临江寺左就有了送客亭了。并且,六十里相送的佳话,曾经还激动过爱国诗人陆游的情怀。
自陆游以后,曾经吟诵过“送客亭”或“放船台”的墨客骚人可谓不计其数。清朝苍溪县令丁映奎写到:“山色青青水势幽,风光飘渺望中收。杜陵遗迹今还在,缓步春台放眼眸。”清人唐淑礼还有:“裁成三赋动君王,鹿走中原去故乡。最羡穷途羁旅客,行吟到处占风光。”的春游诗。清人易选遴的《杜里游春诗》中也有:“选胜寻芳意气舒,风流况近少陵居。”之句。舒伦在《题杜少陵放船台》诗中写道:“策马踏青烟,高台带缈绵。峰峦前代是,诗句几人传。寒雨苍溪县,长江老渡船。碧波流不尽,遗迹重名贤。”是啊,江山依旧,岁月悠悠,文华似海如潮,若非至情至性的墨客骚人,平常百姓中,得有几人还记得杜甫六十里相送友人的千秋佳话,得有几人记得他嘉陵《放船》的千古绝唱呢?
乾隆年间,有一个叫孟瑛的墨客游苍溪。他在登上陵江寺后的少屏山后吟诵道:“历上层崖凭吊古,竟推杜老擅诗名。”南宋时陆游曾先后三次路过苍溪,留下了许多诗作。从唐至清,吟咏苍山溪水的诗作可谓浩若星辰。可在孟夫子眼里,诗名最著的还得数杜甫。
今人的吟诵之作也很可观。如:“策杖临风诗圣凭栏曾送客,挥戈抗日红军北上此抗日。”、“沙留杜老迹,塔映红军旗。”这些联句和诗作,无疑给古老的苍城增添了一笔笔炫彩。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时光流逝,世事沧桑,过客如云。特定的历史、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特定的人,在其特定的时空坐标上碰撞出的火花,不会,也不可能会重新在世人面前演绎一次她的灿烂。因此,珍视民族文化的积淀,珍视其人文价值,不让绝唱成为“绝唱”。是我们的责任,也是苍山溪水之幸。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新开传奇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