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竞技场之四:步非烟VS安意如

80后竞技场之四:步非烟VS安意如

人极杂文2025-04-19 17:28:19
我在写这一篇文章之前,就考虑了很长时间:我能把它写好吗?毕竟步非烟不是平常意义上的青春作家,尽管年龄上属于这个80后群体;安意如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我该如何尽可能客观地对其进行评价?这些问题我想了
我在写这一篇文章之前,就考虑了很长时间:我能把它写好吗?毕竟步非烟不是平常意义上的青春作家,尽管年龄上属于这个80后群体;安意如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我该如何尽可能客观地对其进行评价?这些问题我想了好久了,在写本系列五期文章即“80后作家十人谈”第一篇《80后竞技场之一:韩寒VS郭敬明》之时就开始考虑了。说实话,比较难。一个是有“大陆女金庸”之称的武侠小说家,一个是和北京弘文馆签议从事古典漫评的合同作家,我甚至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本来对这两个女作家的比较是本系列第三期应该进行的,就是因为这个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的原因,只能推后一期,和春树、林萧他俩换个位置了。
首先请让我阐明个人对步非烟这个作家的看法:她不是平常意义和一般意义上的80后作家,因为至少她和我们日常所讲的80后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是因为她出生在1981年而简单地把她视作这个圈子的一员的,但这样做明显有问题。“所谓80后作家,就是指出生于八十年代,以网络为主要创作媒介,以商业利益为主要目的,作品意境与内涵以城市为背景、青春为主题的青年作者群。”从这一点上讲,步非烟的新派武侠显然和城市为背景、青春为主题不挂钩,再说,她也不是在网上被炒来炒去的实力派、偶像派、盲流派中任何一种,她的成绩是现实社会几乎完全承认的。我甚至想说,我宁愿承认安妮宝贝是80后,都不愿意说步非烟是80后。呵呵,事实上安妮是七十年代生人,故此我可以这样下结论:步非烟是一个特殊的80后。80后这个概念很大程度上都是从生辰年月来判断的,所以我要说她不是80后好像也不对。一提起步非烟,不自觉的会想到金庸《笑傲江湖》里边那个魔教头领曲洋的孙女曲非烟,精灵古怪却善解人意最后被嵩山派恶人杀害的小女孩。今年春天四川地震后,全国宣传系统大型募捐会上,步非烟和铁凝、王蒙等作协领导一起上台了,主持人当时读出了步非烟的名字,我赶紧凑到电视机跟前,想一睹侠女芳容,只是镜头一闪而过,没能看清楚。这个北大中文系毕业的女学生,近年来不像我们这些一般的80后在网上对骂、攻击,写一些其实没什么深度的东西,还冠以伤痕、青春、非主流的标签,而是一直在潜心创作并不是十分热门的武侠小说,并且还一步一步走到了大陆武侠的前台。这说明,只要在某方面有一定天分,然后矢志不渝,不要人云亦云,还是有很大成功几率和可能的。我就想,步非烟如果也像一般的80后们一样,无病呻吟于所谓的青春中,无关痛痒在流行的伤痕里,那她的“泯然众人矣”几乎不用想都能猜出,就没有现在武侠世界里“非非妙境,独步天下”的她了。当然独步天下有些夸张,但她总是靠这种和80后泛滥的青春、无聊的伤痕不挂钩的东西才给人留下印象的。我在小时候看见过某人评价长篇小说满天飞而谈及鲁迅的话:先生知道自己的强项和软肋,所以不去写那种很多作家都在写的长篇小说,篇幅最长的《阿Q正传》也才两万来字,顶多算个中篇。任何作家不是所有的题材都能驾驭的,一窝蜂往往干不出什么名堂。步非烟也许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才不愿和爱凑热闹的同龄人们“同流合污”的。月白色的高岭之花一枝独秀于这貌似繁盛、实则衰败的80后大花园里,这就是我认为步非烟不像80后、至少是个“特殊的80后”的原因。来自于天府之国、原名辛晓娟的她,整出一个“步非烟”这么有诗意的名字来,本身就很古典了,又在和“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不同的另外一个虚拟世界“武侠”里,挥刀舞剑吟花赏月爱恨情仇起来。步非烟和小椴等人的武侠作品很多都是先在湖北《今古传奇》上首发的,数年前我也曾有一首诗歌登在其武侠版上,所以也早就看过这些人的作品,中篇或者短篇。长篇武侠我只看金庸和温瑞安的,而他们的东西也几乎看完了。所以在无聊的时候读一两篇步非烟这个同龄人的情剑江湖,也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我记得数年前某一次在宿舍休息,舍友们都上网去了,我一个人躺在床上看她连载于《今古传奇·武侠版》上的《华音流韶》,晚上舍友们问我看什么看了一天,我如实回答。他们问:步非烟是谁,男的女的?我说,和我同岁,比我大半年,女的。然后大家开始谈论步非烟直到深夜。这是几年前的小故事了,现在因为正在讨论她而想起了这些花絮。
步非烟的作品全是原创的,天马行空别具一格,这和下边将要谈及的安意如形成了比较大的反差。步非烟毕业于北大中文系,这是全中国最富盛名、最令人神往的科系了。中文系早在京师大学堂时期就搞有中国语言文学方面的教学机构。近一个世纪以来,众多蜚声海外的专家学者曾执教于此,文学方面的如鲁迅、周作人、胡适、陈独秀、吴虞、沈尹默、俞平伯、闻一多和朱自清以及游国恩、杨晦、吴组缃、林庚、浦江清、王摇、季镇淮诸先生,语言学方面的如刘师培、黄侃、刘半农、钱玄同、沈兼士、罗常培、唐兰、魏建功、王力、朱德熙诸先生。现在的中文系教授也都是些名气很大的专家学者,温儒敏、孔庆东、曹文轩等,不胜枚举。学习生活在这样一个有着浓厚文化学术氛围的院系里,成都少女步非烟真是幸福,至少这辈子想起来都是很自豪的事。我去年到北京出书去找曹文轩到过中文系,当时没什么感觉,现在想想那地方真好。在这古色古香的中文系里,步非烟也是令她的周围同学羡慕的“角”了,毕竟在武侠里和网络上赚取了那么高的名气和稿酬,而其他同学还在那里花着父母的钱枯燥无味地啃屈原和李商隐了。我总觉得我要是她的同学肯定是会羡慕甚至嫉妒她的。并且同样作为一个年龄意义上的“80后”,步非烟却不像别的滥青春、俗伤痕的80后一样被别人指责为“垮掉的一代”、“最没责任心的一代”、“愚味的一代”、“最自私的一代”、“最叛逆的一代”,这不是也很不错吗?学习、生活在十四亿人民抬头仰望的最高学府,出入于主流或上流社会,呼朋引类都是些高材生、“海归派”,都是以后各行各业的“翘楚”、“领军”,抬头望见名教授,扭脸瞅见大学者,一草一木都沐浴着五四风云的厚重和绵醇,犄角旮旯都散发着历史文化的气息和光泽,幸福之至啊。文化气息的熏陶、古典文学的修养,让步非烟在思想的天空里天马行空、纵横挥洒,在武侠的世界里飞花摘叶、快意恩仇,纤纤玉手弹指惊风雷,雁过也,一片大地撒金辉。这是其他80后能得到的生活吗?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