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暗影

黄河暗影

横濿散文2025-04-22 21:17:24
八月二十六号到郑州去了黄河游览区,这处黄河古文化的发源地,山水树木河流建筑,给我留下骄傲也留下了抹不去的遗憾,故用拙笔把骄傲遗憾一并记述。一.黄河母亲提起笔写黄河二字感到厚重无比,想放下笔却无法抑止思
八月二十六号到郑州去了黄河游览区,这处黄河古文化的发源地,山水树木河流建筑,给我留下骄傲也留下了抹不去的遗憾,故用拙笔把骄傲遗憾一并记述。
一.黄河母亲
提起笔写黄河二字感到厚重无比,想放下笔却无法抑止思想的张扬,因为她是母亲河,这一生不能不看,更不能不写几笔,尽管一撇一捺显得幼弱无力,但却是从黄土地上,翻滚着黄色泥浆的河流中流出的原汁原味,犹如在宣纸上用毛笔书写汉字,不管写出的汉字多么丑陋,它都比写成西文大气顺眼!
着笔写黄河无疑要先从黄河母亲下笔,因为黄河是大地的母亲河。但当我站在这尊有着千万年历史河流的“母亲”雕塑像前时,所有的敬仰全被眼前这位“母亲”的形象“掠夺”一空。
首选议论的切入点是这位“母亲”塑像的外形,因为从这座塑像外形上我一点都读不出母仪天下的气势,看不到“母亲”伟大的灵魂,感觉不到“母亲”历经万世沧桑千载峥嵘,仍能矗立中原大地与日月同辉的尊严,更遗憾的是“母亲”被安置在半山腰间的一块平坦处,人为的挖一个坑放置在里面,人造的圆坑里面看样子是应放进水的,不知什么原故里面干干的,撒落在“母亲”周围的是垃圾,还有一个清晰可见的水泵,看这景象我的联想丰富起来,真可谓触景生情,但生出的是一股股厌恶之情,当然,不是也不敢厌恶天下任何一位母亲,而是对眼前这个所谓黄河母亲塑像的厌恶,这个池子里若灌上水,放上几条黄河鲤鱼,游客们一定会赞叹池中的“莲花女”秀美婀娜,而我们的黄河母亲似乎就这样在有意无意之间被遗忘、被遗弃,游客们谁能联想到眼前这尊塑像,竟是我们一代又一代挚爱敬尊的母亲的代言人呢!
看这座塑像,我的拙见总括,点点滴滴都无法令观赏者感受出──母爱的伟大、亘古!
我的审美要求并不高,但代表抚育华夏子孙的“母亲”塑像,至少不能让人感觉是用水泥白灰修出来的吧?
黄河母亲在炎黄子孙心目中的伟大程度毋须讨论,我们用汉白玉花岗岩来雕塑她一点都不过分,若是一个农民即是用黄泥巴捏一个黄河母亲像,她在人们心目中的尊贵地位仍无法憾动,我也不会有任何微词,那是因农民的心里有“母亲”。而眼前这个美其名曰的黄河母亲塑像,可以毫不遮盖的说不能代表堪称黄河母亲的一丁点。
因为,这个黄河母亲的创作者,在我看来心里根本就没有对黄河产生深刻的印象,更谈不上有“黄河母亲”的观念,这样写有人就会问我,难道眼前这个高丈余的塑像,还不如一个泥巴捏的黄河母亲像吗?
我坦诚的回答,可以这样理解,因为这个黄河母亲所处的位置非同一般,她处在世人顶礼膜拜万世敬仰的位置。
在这个位置上的母亲:她是代表自夏娃至今所有的女性;她是代表自女娲至今所有给子女遮风挡雨的母亲!
因此,我有理由要求在这个尊贵的位置上,一定是一位足以含盖古今,母仪天下的女性形象。也一定是一位炎黄子孙在她的脐下,在她的灵中能发自内心的感叹和敬仰的──母亲。
看眼前这个似莲花女的黄河母亲塑像,我想起广东常平隐贤山庄中矗立在山上的那座菩萨雕像,比黄河母亲雕像高大千万倍,菩萨何物?信者,有;不信,无;这个可有可无的传说神灵,竟然比信也有,不信也实实在在存在的母亲高大、尊贵吗!
当然,我们不能一味以物像的大小论其尊贵、卑贱与否,但大与小,质感的厚重与漂浮,却能在人们心中产生出不同的感受。世界之窗中的许多名胜建筑都是按1:100的比例建造的模型,这些模型建筑给游览者的感受仅仅是知道世界上有此物,观者有无感既并不重要,确切的说,在这种玩具似的模型前,根本生不出感叹,更无法感知天地恩情及人类力量的伟大所在!
而黄河母亲不然,她的原型我们不论何时何地都可见,黄皮肤的人群都能感受到她给予我们的恩惠,我们跋涉千山万水来瞻仰黄河母亲,是需要观后产生感想、共鸣乃至感叹,更需要对她虔诚的伏拜,但此情此景感激之情能从何而来呢?
又怎能对一个自己不认可,不知为何物的东西虔诚的伏拜呢!
我是2010年8月26号第一次站在黄河岸边,瞻望这条亘古不息的古老河流,这一天天空不时的还落下几珠雨滴,雨滴洒落在滚滚的黄河激流中,也点点飘落到这尊所谓黄河母亲的塑像上,我搀扶着年迈的母亲,在这尊代表普天之下所有女性的“母亲”像前,看最后一眼的时候,在这山林之中,在这块孕育着人类成长的神灵之地,我感知到真正的黄河母亲在雨中低语倾诉,与她为邻的炎黄二帝也在洗耳倾听,二帝听到些什么呢?
苍天知、大地知、黄河知、炎黄二帝知、我年迈的母亲知、我从年迈母亲那怨且无奈的深邃目光中也参悟出一二。
黄河母亲塑像应该是一个什么形象,不是那一个艺术家可以随心所欲能塑造出来的,要在黄河中游这个分界领,这块矗立母亲形象的圣地,让母亲的声音如咆哮的黄河之声响彻天宇,让母亲的形象如“黄河之水天上来”一般神圣,膜拜她的人,塑造她形象的人,必须要用心倾听世间千万血肉之躯母亲,在呼唤子女时的那种犹如天籁一般的声音! 
二.分界岭瞭望塔
黄河从何而来又流向何方,毋须多言,地理书本上讲的一清二楚,我要说的是在这一天我登上黄河的分界塔,脚下踩住了万里奔腾黄河的分界岭。 
先说分界岭,分界是把黄河的流向在此划分为上游和中游,上游止于此,中游始于此。
中国人乃至世界各国人提起黄河,无人不感叹它的悠久,它的长远,它的厚重,它奇特、它的独一无二,但分界岭处的界碑、分界瞭望塔、分界瞭望台给我感觉分量太轻了,轻到它不足以与黄河这条源远的河流扮配,它们如此的轻,无语的黄河除了给予,不会言语什么,要说的是感恩她的人。
分界碑的位置应该是正确无误,这一点勿庸置疑,说它的分量不够是指整体,主要指分界瞭望台和分界瞭望塔。
未登分界瞭望塔前我曾想,站在分界瞭望塔上俯览黄河,人类思想中无限广袤的空间感、无量的想象力、无穷待于要满足的欲望、在天上之来的黄河水被踩在脚下时,不可动摇的众山在俯视中成一堆堆小土丘、小石垒时,思想中的飞扬激情定是无法抑止、无法禁固,激发出气吞万里如虎的肝胆豪气,带给观览者无尽奋发向上的动力,使黄河的人文景观造福人类,使黄河赐福给她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