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让“规划”成“鬼话”
十七届五中全会于上月胜利闭幕了,其中一个重点和亮点就是出台了“十二五”规划,受到了举世瞩目。“十二五”时期(二○一一年至二○一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七届五中全会于上月胜利闭幕了,其中一个重点和亮点就是出台了“十二五”规划,受到了举世瞩目。“十二五”时期(二○一一年至二○一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发布,人们对今后五年的生活有了更多谋划、更多期待。规划好像是一个高层次、很深奥的专业术语,一般的平民百姓理解不透,常常把规划听成了“鬼话”,致使在基层闹出了不少笑话。某县每年要开经济工作会议,把参会人员扩大到村干部一级。有一年,县委书记在会上强调,会议结束后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际制定规划,村一级要重点做好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县里到时候要派督导组进行督查。该县因地处落后山区,村干部素质普遍不高,不少村干部不知道“规划”是什么东西,犯难了。在小组讨论上,一些村干部发牢骚、谈体会、绘蓝图。有个村干部迷惑不解地说:“规划规划,就是我们老古话所说的鬼画符吧。共产党不是不许迷信吗?为什么要鼓励大家‘规划’呢?”有个村干部好像很懂似的,理直气壮地反对:“干部应该多一些务实,少一些花架子,要踏踏实实地为老百姓做实事、办好事,怎么可以指手画脚呢?”还有一个村干部牢骚满腹:“建设新农村老百姓大力支持,可是要我们村干部准备‘鬼话’骗老百姓、骗领导,我才不干呢!”
这或许只是杜撰的一个笑话。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一些地方,“规划”在群众的印象中其实是一纸空文,是“鬼画符”,是“指手画脚”,是“鬼话”连篇,没有多大意义。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发现,规划成为了某些人手中可以肆意揉捏的面团,某些地方几乎是“换一届领导换一个规划”,导致了坊间流行着一种说法,规划等于“鬼话”。何谓规划?是指为完成某一任务而作出比较全面的长远打算的公文,是计划的一个种类,属于应用写作研究的范围。做规划就是领导作决策,意在进行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考量和设计未来整套行动方案。按内容性质分,有总体规划和专业规划;按管辖范围分,有全国发展规划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部门发展规划;按时间分,有远景规划和短期规划。一直以来,规划作为执政者心中的“宏伟蓝图”,对我们的事业起着不可估量的先导作用。当前全国各级各部门正在抓紧制定各自的“十二五”规划。因此,改进规划方法,强化服务理念,科学合理地编制规划,是十分重要的。
要使规划真正起到建议、引导和约束作用,避免变成“鬼话”,必须切实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规划要制订得科学,在保持一个高瞻远瞩的视点的同时,要遵守科学规律,尊重事实,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才不会脱离实际;二是规划要互动式地吸纳“接力者”——即规划的实施者的意见,增强其可操作性,避免其中不切实际的成分,从苗头上避免最后“鬼话”的产生;三是对于只求政绩不重民生,把规划变成了“鬼话”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严重违背科学发展观,给一个地方建设造成损失的有关政府官员,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不能让一些人留下一个烂摊子,拍拍屁股走路;更不能让一些人一边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一边照样仕途腾达。只有这样,规划的稳定性和法定性才会得到应有的尊重;也只有这样,一个地方才会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新开传奇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还要继续在“红袖”中写作吗
下一篇:由穷人的穷困想到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