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回报

沉重的回报

牢禀杂文2025-04-22 21:06:31
听说,十几年前,南方某市一名娇生惯养、十分任性的女大学生,暑假期间,因为和父母发生了点小矛盾,便觉得天昏地暗,只身来到离家不远的一个湖边,犹豫徘徊了一阵后,慢慢地走进了湖里,直至湖水淹没了她的发梢。这
听说,十几年前,南方某市一名娇生惯养、十分任性的女大学生,暑假期间,因为和父母发生了点小矛盾,便觉得天昏地暗,只身来到离家不远的一个湖边,犹豫徘徊了一阵后,慢慢地走进了湖里,直至湖水淹没了她的发梢。这一幕,幸好被一个在附近散步的青年看在眼里,他顾不上脱衣便一头扎进湖中,仗着水性好,经过努力,青年终于把女大学生救了上来。这个青年是从北方来这里打工的。后来,女大学生为了感激和报答这个青年,全然不顾父母家人的反对,决定与这个青年相伴一生。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这个青年就来自笔者所居住的小城临河。后来他们回到家乡,青年依然干着早出晚归、衣食不定的打功生活,女大学生则被分配在某中学任教。婚后的日子远不如起初想象的那样美好,生活的拮据、理想的不同、语言的隔阂……致使家庭矛盾不断升级,先是吵,后是打,直至最后干脆不吵也不打,各自过着半死不活的日子。想离婚,男的不愿意,想好好过日子,女的没心思。前不久,听说这名女教师最终在无望中死去了。
报载,几年前,东北某医学院的一名女大学生,由于贫寒的家庭无力支付她高昂的学费,便在暑假期间到建筑工地打功,其间认识了一个来自四川农村的男青年,当这名男青年得知女孩为了挣学费而来工地打工的情况后,深受感动,便悄悄得记下了女孩的姓名、所在学校及班级。此后的四年中,男青年先后几十次把打工挣得的钱寄给了女孩,帮助她顺利完成了学业,经过一番苦苦寻找,女孩终于查知四年来坚持寄钱供自己读书的人就是那年在建筑工地上一起打工的四川青年。出于感激和回报,女孩不顾老师和同学朋友的极力劝说,婉言谢绝了多家医院的高薪相聘,毅然跟随男青年回到了四川农村的一个小山村,要过一辈子“夫妻恩爱苦也甜”的生活。
不难看出,上面两个故事讲的都是女青年知恩图报的事情。乍读起来,很让人感动,可细想起来,又让人感到很不是滋味。女教师如果嫁给一位与她身份相当、志趣相投的男人,那么,她那支红烛完全可以再燃烧二十年;同样,医学院的女学生如果留在城市的大医院里工作,他为社会为他人做出的贡献一定比在那个小山村里种地做出的贡献要大得多。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图报是人的美德,每个人也都有选择回报方式的权利,对此我们无可厚非。可是通过两人的选择和遭遇,只是让我们觉得,如果女人用自己的身心去回报男人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就很可能给自己的身心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这个包袱很可能会逐渐把女人自己压得喘不过气来,甚至彻底压垮。
面对他人的恩情,回报的方式很多,不妨仔细考虑,慎重选择。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