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贱卖了作家这顶帽子?

是谁贱卖了作家这顶帽子?

刻奋杂文2025-04-22 21:06:20
“作家”这顶帽子不再光环四射,不再引人注目,不再令人钦佩万分(当然极少数大师级的文化巨擘依然光环四射,依然引人注目,依然令人钦佩万分)。在80年代,当一个作家是千千万万莘莘学子的梦想,作家是一顶光环四
“作家”这顶帽子不再光环四射,不再引人注目,不再令人钦佩万分(当然极少数大师级的文化巨擘依然光环四射,依然引人注目,依然令人钦佩万分)。在80年代,当一个作家是千千万万莘莘学子的梦想,作家是一顶光环四射的桂冠。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作家这顶帽子怎么变得越来越不值钱了呢?是谁贱卖了作家这顶帽子?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文坛发生了太多的故事。引用中国青年报2008年1月1日文化周刊中“被遗忘和被怀念的”一文中的一句话就是:“2007年的文化事件实在多得令人目不暇接,但到了年终的时候想要拎出几件有意义的事情盘点一下,却觉得无话可说。”——中国文坛已经变成了一个“作秀场”,一个“垃圾场”。

中国作协是中国作家的最高殿堂。可是“小偷”可以堂而皇之地加入中国作协。中国作协怎么可以容纳一个贼呢?!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怎么可以允许一个贼混进这个团体呢?作家陆天明指出:“虽然中国作协不是选道德模范,但它也不能是小偷的天下,不能是贼的团体。”可惜身为作协主席团成员的他没能阻止小偷走进这个最高殿堂。

大批文学垃圾泛滥成灾。对于一个无名作者来说出书就像登天一样困难,就算你的文章是经典名著,出版社也不会买你的帐。因为你不是“名人”,他们担心卖不出去。但是只要你是所谓的名人,即使你的作品是垃圾出版社也会强力推出!——名人的书好卖啊!现在一切向钱看啊!只要能写些歪歪文章,就可以冠冕堂皇地称之为“作家”。

古人在竹帛上可以写出流芳千古的经典名著,今人在电脑上却写不出精品文章(当然极少数大师级的文化巨擘的作品是精品)。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是国人的悲哀,是社会的悲哀。

王岳川先生指出:“文化决定一个国家的形象,也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尊严。没有文化,仅仅靠科技和经济的数字是不能说服人的,而且后果也是危险的。”

当今社会上的文化怪相层出不穷:插科打诨、恶搞古代名人、恶意攻击所谓“名人”……其实他们这样做目的只有一个——借着名人的光自己也出出名,然后趁机敛财。他们不是为了认真做学问,而是在向孔方兄谄媚!

据说全国每月要出7000多册新书,真可谓是百花齐放品种繁多啊!但是经典之作在哪里呢?——没有!但愿不要再生产这些垃圾了罢(当然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真正优秀的作品并不被太多人注意或者这些真正优秀的作品根本就没有机会面世;真正优秀的作家被迫改行(他为了生存)。中国文学长期受到西方的忽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深深刺伤了每一个有强烈爱国心的作家。

希望这些文化怪相渐渐消失罢。

时代呼唤文学大师的出现,时代呼唤经典著作的问世,请不要再贱卖作家这顶帽子了。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