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什么和读什么
作者应该写什么样的文学作品和读者应该读什么样的文学作品,这是一个即涉及个人爱好又涉及文学理论的复杂问题,以笔者的水平和眼光远远难以分析清楚,这里我只是想以此为题粗浅的谈一点个人的想法。笔者从小喜欢文学
作者应该写什么样的文学作品和读者应该读什么样的文学作品,这是一个即涉及个人爱好又涉及文学理论的复杂问题,以笔者的水平和眼光远远难以分析清楚,这里我只是想以此为题粗浅的谈一点个人的想法。笔者从小喜欢文学,工作之余总找爱一些文学书籍阅读,也常学着写一点文字发在网上和朋友们交流。可能是自己写的东西题材陈旧质量低劣的缘故,一般很少有人阅读。别人懒得看,自己写给自己看!我是以这样的心态学习写作的。最近我以“黄段子”为题写了一个短篇,写的是一个外号叫黄段子的民工兄弟迷失于色欲,最后堕落的故事,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实事,无半点虚构和夸张,我的旨意是想告戒那些来自农村的民工兄弟,打工挣钱不容易,不要迷失于城市的红灯绿酒,点击率就明显高于我写的其他比较严肃的小说,为什么呢?明摆着,人家喜欢看带“色”的么。
其实,凡是在网上发表作品的朋友都有这样的体会:真正有启迪和教育意义的作品总是没有“情爱类”作品受亲睐,一旦出现“爱”呀,“情”呀,“性”呀之类的题材,点击率往往一路走高。这让笔者有时候很迷茫,诚然,生活离不开“爱”、“情”、“性”,文学离不开“爱”、“情”、“性”,但“爱”、“情”、“性”不应该是生活的全部内容,不应该总是文学最热门的话题。如何创作和创作什么是文学家和文学理论家的事,笔者不敢妄谈。笔者想说的是既然文学作品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食粮就应该有丰富的营养,任何一种单一的成分都不能替代其他任何成分,缺少任何一中营养成分我们的精神就可能出现匮乏和不良,正如我们的身体需要蛋白质,糖类,脂肪,以及各种维生素一样。缺少其中的任何一种,我们的身体都可能会出显明显的不适反应,甚至生病。
这里把意识形态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拉在一起比较似乎有点不妥,但道理却是相通的。
再打个不甚恰当的比方,作者象大人,读者就象孩子,不能孩子爱吃肉,大人就给他顿顿只做肉吃,孩子喜喝酸就给孩子天天酸喝,大人应该根据孩子身体的需要,荤素搭配,酸甜互补,经常给孩子新鲜的蔬菜水果,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否则孩子不是肥胖就是营养不良。我们的作者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坚定自己的写作方向,多写一些真实反映社会现实,能激励人奋发向上的作品,多写一些时代迫切需要,能引起社会共鸣的作品。我们的读者不妨让自己的阅读面展宽一些,读一些能滋补心灵的东西,能洗涤思想的东西。这不仅有益于读者自己更有益于作者,说大点,有益于文学的繁荣和文学的健康发展。当然我也承认文学有娱乐性的功能。但我敢说,娱乐性不是文学的主要功能。
作品点击率高当然是好事,但点击率和作品的质量有时候不一定是正比关系,所以我们应该理性的看待点击率,不要去跟风,不要一味地去迎合某些人的单一口味,把目光投向生活深处,投向广阔的社会层面,踏踏实实的写一些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好作品,给我们的社会创造更多高质量的精神财富。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新开传奇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