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三载日记情
说起写日记,这应当感谢我的大哥。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晚期的事。当时我在家乡上五年级,大哥是我的班主任。由于他喜欢文学写作,所以平时也非常注意培养我们的写作能力。他尤其鼓励我们写日记,说是这样可以积累写作
说起写日记,这应当感谢我的大哥。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晚期的事。当时我在家乡上五年级,大哥是我的班主任。由于他喜欢文学写作,所以平时也非常注意培养我们的写作能力。他尤其鼓励我们写日记,说是这样可以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并经常在班里举行写日记的比赛,因此我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最初的日记,是当做作业上交的,再说那时自己头脑里还没有保存意识,所以一些当时的日记没能完整地保留下来。后来见到大哥的书柜里保存他很早的书稿,感觉非常有意义,于是就效仿了。没想到这一小小的举动,竟使自己受益非浅……
自己少年时代的日记内容多是“流水帐”型的,语言虽然不生动,但内容还是挺丰富的,像当日的天气了,心情了,像村里、学校里的大事了,甚至哪家娶了媳妇,哪家孩子满月,凡是当日听说的有意义的事,上面记录的都有。那种天真,那种直白连现在的自己看起来都“忍俊不禁”,真是“童言无忌”呀!当然,这些记录对于自己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是非常有用的。
在中学时代里,除了日常的杂事,记录形式及内容开始丰富起来。假如这一时期喜欢诗歌了,那么日记中诗词的成分就多些;喜欢美术了,绘画的因素就多些;喜欢文学了,读书笔记就多些,这些日记,为我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毕竟中学时代课业繁重,课余时间有限,因此日记完成的很匆忙,字迹大都潦草无比,有些已达到无法辨认的地步。
成年后,我做了近十年的代课教师,这时的日记质量提高了许多。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超越了现在。因为那时的自己血气方刚,青春无限,所以无论从字迹,文字到思想都是热情奔放的。这个时期也是自己思想最纯正,做事最努力,创作最勤奋的时期,包括现在的许多创作,都是在那时日记的基础上进行的。比如“燕子,你在他乡还好吗”、“走过沧桑,迈向辉煌”和“断线的风筝”等。
进入新千年以来,随着家庭的建立,工作的转型和阅历的丰富,使日记的内容显得“复杂”多了,几乎包罗了己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但与此相反的是纸质的日记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直接在电脑上写日记了。
二十三载日记情,多少忧乐在其中。二十多年来,无论身处学堂寒舍,或是建筑窝棚;无论做客他乡,还是身受殊荣,我都没有停下手中的笔。虽然每天都花去了我不少的时间,但我却无怨无悔,并且要一直坚持写下去。因为日记是自己最真挚的朋友,它忠诚地聆听着自己的心扉,使自己度过了无数孤寂的夜晚;因为日记是自己最优良的师长,它耐心地规范着自己的言行,使自己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新开传奇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