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月旧事,亡国之恸
站在虞山脚下,巍巍青山让我顿生出许多感慨。十里青山半入城,虞山承载了太多故事。而我只将目光停留在明末那这段旧事。两座遥遥相望的青冢,又承载着多少无奈。终恍悟,不止宋朝拥有绮丽的往事,明末的故事同样旖旎
站在虞山脚下,巍巍青山让我顿生出许多感慨。十里青山半入城,虞山承载了太多故事。而我只将目光停留在明末那这段旧事。两座遥遥相望的青冢,又承载着多少无奈。终恍悟,不止宋朝拥有绮丽的往事,明末的故事同样旖旎。明末大约也是个荒唐的年代,崇祯生性自负多疑,从袁崇焕的死就可见一斑。这样的一个明朝,怎能不走到暮年。
幸好,当时的那方水土还未被战乱波及,尚能留一段时光静述风月。
柳如是,秦淮八艳之一,美人的经历多半是坎坷的,如是也不能幸免。
幼年时,柳如是被卖入归家院。柳如是受到归家院主人徐佛的熏陶,才艺出众。
当时的相国周道登告老还乡,看中了不过豆蔻年华的柳如是,将她收为最末一房小妾。但好景不长,十五岁的柳如是被逐出周家,再次回到了归家院。
后来她又与复社名士陈子龙相爱,但终究无果。
她无奈流落风尘,但她是勇敢的。那年,她扮做男装独自乘船来到琴川。只为了下嫁那个叫做钱谦益的男子。
钱谦益,东林党人,于官场他郁郁不得志。但他有满腹才情。我想柳如是正是喜欢他的才情吧,不然以钱谦益近花甲的年纪,哪一点能让柳如是如此死心塌地。
他没有辜负她。他不顾世俗的目光,以正室之礼娶她,给了她一个名份。给了她一个归宿。
柳如是是一只飞倦了的鸟,她早就期盼能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巢。她周旋于各色男子之间,我相信总有过海誓山盟,然而只有钱谦益做到了。
她有了夫君,有了一个家。这是一个小女子最诚挚的期盼。
婚后的日子是明媚的,钱谦益是爱柳如是的,他卖掉宋版汉书,只为了给爱妻建一座绛云楼。二人每日在楼中吟诗赋,日夕晤对。
但风雨飘摇的明末并没有给他们太多幸福的时光,不久后南京被清兵攻占,柳如是劝钱谦益殉国保节,钱谦益却降了清。劝阻不成,柳如是心中悲痛欲投水自尽,却被家人拦阻。从前每每想到这里,总要感叹一句文人墨客总是太过懦弱,他们总有太多不能割舍。而在读完了《吴梅村传》后我却有了不同的看法。
也许是文人墨客的心性总有相似,梅村先生同钱谦益之间的故事也有相通之处。但,梅村终究是负了卞赛。这便是另一个故事了……
明亡时,吴梅村决定以身殉君,用崇祯帝的方式结束生命。但当他自缢的时候,却被家人发现,母亲抱住他,声泪俱下地说:“你死了,老人怎么活?”
是啊,老人怎么活?他们身上背负的远不止自己一条性命,家人乃至整个家族的兴衰都掌握在他们手中。
亡国岂能不痛,但,世事总有无奈。
正是那时,我恍悟,这大抵是应了那句“自古忠孝两难全”。家与国总有一个要舍弃。
我喜欢宋人周邦彦少年游词中的那一句,“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不知为何,这明明写的的是名妓李师师,我却总想把她想象成柳如是。
那仍是静好的时光。
斑驳的菱花窗前,摆着一碟洁白如雪的吴盐,如是纤指拿起波光粼粼的并刀,在圆润可爱的橙果上轻划几道。荑指沿着切口破开橙皮。霎时晕开满室酸甜的橙香。
在我的想象中,那时她的心情亦是温暖娴静的。她正等着夫君归来同尝这一枚酸甜的橙果……
后来,绛云楼毁于大火,钱谦益病逝,如是的性命也结束于一根白绫。
几多感慨,再绮丽的风光也归于两座青冢,一捧尘土。
旧时淅淅沥沥的一场烟雨将我的回忆打湿。我思古人,思故人,故她在,故他在。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新开传奇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