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化成岩

再游化成岩

车亩散文2025-04-17 11:48:24
上次游化成岩,已是10年前的事了。记得那还是与妻子热恋之时,阳光、草地和树阴下的小凳,一对有情人共话人生、未来。何等之甜蜜,何等之惬意。摆脱生活的羁绊与工作的纷繁,选择再次游化成岩,已是沧桑巨变、人事
上次游化成岩,已是10年前的事了。
记得那还是与妻子热恋之时,阳光、草地和树阴下的小凳,一对有情人共话人生、未来。何等之甜蜜,何等之惬意。
摆脱生活的羁绊与工作的纷繁,选择再次游化成岩,已是沧桑巨变、人事浮沉之时。
这次除了妻子、我,还有6岁的儿子。
五月二日,阳光灿烂,清风宜人,正是我想要的日子。一早我们就上路了。
新修葺的游道,干净笔直,由化成星苑小区直通公园大门。一些香爆纸钱、扑挂算命都规范入市,场面井然,没有了往日路边的叫卖和随肆的燃爆烧香。游客可以随性而购、惬意而游。
沿着台阶,我牵着儿子的小手兴致而上,妻子虽然一挪腿就叫累,可也不含糊,直撵我们脚跟。
一口气工夫,就奔于化成岩门庭。只见听庭内院外,游客如织,照相留影,喧哗谈笑,其乐融融。
“化成晚钟”为宜春八景其一,由宋代诗人赵善坚诗句:“僧居罗上下,钟声答晨暮”而得名。关于化成还有几个民间传说,一说是五代十国时,一位云游和尚在此小憩,看到山虽葱茏,却无奇石,便连夜从各地赶来凤凰、仙鹤、虎、牛、马、羊等,用手一点,让其化成石头。后人感念其点化奇石之功,便以化成名之。另一说为神笔马良云游各地,遍访名山大川后发现化成岩这地方山青水秀,于是将其绘就一幅山水彩墨图,当生日礼物进献王母娘娘,王母娘娘看后大加赞赏这佳丽之地。以上两说皆为人们美好之臆断,而我更相信的是唐朝宰相的李德裕在朝廷牛李党争中落败寓居于化成岩读书吟诗,修心养性。袁州学子卢肇、易重诸人,慕其学问人品,常去拜谒、请教,李德裕点化成就卢肇等人的恩德。因此后人称之为“化成”,现在寺旁尚有“李卫公读书处”等石刻。
老实话,化成岩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这些“摩崖石刻”。
这并非我是那种虚妄之人,有意混充文化之人士。而正因为自己是一个比较怀古之人,看着那上千年的文字,就好象在与古人进行一次对话,于是乎,可以看得见古人的一些爱好、习弊,私下觉得这样的一些人文景观就是一面镜子,即照亮了古人,也看得见当下。有一种奇幻之感。望着当年卫国公李德裕的足迹,眼前就好像展现开来一场“牛李党争”的历史图卷,一位顽强、正直的才子也历历在眼。不知不觉留恋忘返于“天然图画”、“李卫公读书处”。卢肇、黄颇、易重------在卫公的影响之下,风气宜春学业,一代代才子佳人撞击化成之晚钟,尤彻耳鼓。
进得寺来,一路新立了多尊佛像。引得游人到处插香,遍地拜佛,一寺众僧也怕这香火烧毁其安身立命之所,分派沙弥沿途引导,耐心解释。此时此地,满山就似遍布了佛门子弟,佛和僧全占据了个人的灵魂。佛是一尊像,像是一尊佛。心有所愿、往有所欠,全在这闭目参佛之间。游客见到佛像和僧人,总习惯双手合一,鞠躬致礼,满脸虔诚之色,一派入佛之气。小儿生性好玩,遇着也总双手合于胸前,微闭双目,嘴中念念有词,引的我和妻子对眼扪笑。
再上,台阶突然陡峭起来。云梯一端起于大殿二楼,一端架于峰腰。抬头望处,峰峦直插天穹,旁逸的树枝有压顶之势。
云梯毕处,来到山腰,松、桂等常青树种密密麻麻布满小的山岗,林荫小道有小凳供于上,游客登梯身累,常憩于此。刚出佛门,已皈俗道。树阴下、小道旁,随处可见爱恋情侣卿卿我我、海誓山盟,陶醉山间,全然不顾身旁之游人。沃土出新枝,本来应该呆到八月的桂花,有这灵土的毗育,隐约有花香扑鼻。慵懒的阳光钻入茂密树叶丛,罅隙间我与妻子沐浴清风花香之间,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四目对视,情意嫣然。当然儿子是不会知道这其中的秘密,他却按奈不住好奇之性子,总是不停催着我们奔赴山顶。
“会当临绝顶,一缆众山小”。登上峰顶,远山近城尽收眼底。四野群山逶迤绵延,艳阳映照下的宜春小城隐现在一片碧绿的蓝天之下,蜿蜒曲折的秀江似玉带飘然于城的中央,再联想到斯人斯佛,际遇时世,不觉这无限之美丽,就在眼下不断的繁衍、繁衍。正如宋代戴复古在《袁州化成岩李卫公谪居之地》中道:“一岩端坐挹千峰,三两亭台胜概中。江水矛生连夜雨,松声吹下半天风,因思世故吾头白,独步林泉夕照红。欲吐草芳忧国志,谁能唤起赞皇公。”
矗立峰顶,环顾生养自己的小城,这时候真感觉自己完全溶入了美丽的小城之中,同时小城又好似全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是陶醉,还是一种满足,这感觉自己也分不清楚了。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