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的钟磬声

远古的钟磬声

唤起散文2025-07-08 01:35:20
一个偶然的机缘,我走进了河南博物院——一个大型的现代化的博物院,一座浓缩八千年华夏文明辉煌的宝库。感激友人的暇时,让我远离了城市间的陌生,笑谈之中已经被带入这座神奇的殿堂;感谢友人的忙碌,匆匆地道别之
一个偶然的机缘,我走进了河南博物院——一个大型的现代化的博物院,一座浓缩八千年华夏文明辉煌的宝库。感激友人的暇时,让我远离了城市间的陌生,笑谈之中已经被带入这座神奇的殿堂;感谢友人的忙碌,匆匆地道别之后,让我有机会一个人静静地膜拜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徜徉在中原历史文化的长廊,独自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进步,从“裴里岗文化”的石斧、石镰,到商周时期的莲鹤方壶,以及青铜器上描绘的“两桃杀三士”、“青铜宴乐景观”,无不显现出中原文化的深厚。眼观于此、思绪飞扬,似乎穿越了时空的隧道,驻足流连,恍然看到了当年的宴乐盛景……
耳中若隐若现的传来了古乐声,闻声寻去,恍惚走进了几千年前汉朝的王宫之家。几位身着华服的乐师神闲气定的演奏着优美的曲子,男乐师玄冠长衫或捧器演奏或徐步钟侧,女乐师高挽发髻或信手弄琴或挥臂击鼓,红色背景下的编钟鼓乐,把整个大厅装点得富丽堂皇。威震千里的虎座鼓、悠远绵长的钟磬声、七弦泠泠的蕉叶琴以及深邃委婉的陶埙曲,已经将我带到了2000多年前帝王祭祀祖先的庙堂之上……
这是怎样的一支乐队呢?南阳浙川王孙诰编钟的宏大,信阳长台关虎座鼓的端庄,舞阳贾湖古笛的玄秘,安阳石磬的独特,石排箫的悠远,殷墟陶埙的神奇,都保留着传统音乐中的“八音”曲调。金、石、土、革、丝、木、匏(p醥)、竹,相互环绕,一脉传承。“八音之中,以钟为首”,钟为一种打击乐器,一般成套或者成组出现,少则三枚,多则数十枚。据考证,1978年河南浙川下寺春秋墓出土了一套“王孙诰”的编钟,墓的主人为楚国的高级贵族王子午,这套编钟正是王子午的小儿子王孙诰为父亲铸造的礼乐之器,一套共有26件,纹饰、形制完全相同,钟体分上下两层,按照大小依次递增,上层高挂十八只较小悬钟,下层吊挂较大的八只悬钟,最大的一枚重达152。公斤。磬也是一种打击乐器,编磬是以天然石片次第的规格来确定音高,“王孙诰编磬”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充了二十六枚编磬,健全了古乐中难以克服的半音关系,演奏出来的古曲弦律悠扬婉转。在古乐之中,编钟以其完备的音律及精湛的表现力传递着悠远的情思,“王孙诰编钟”让我们记住了2400多年前,一位生于帝王之家的真情男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的一份孝心!
古音清扬婉转,思绪也随之起伏,悠悠三千年,宫商角徽羽,半个小时的汉乐表演很快就结束了。难以忘怀的两曲古乐:《鹤鸣》取自诗经中的“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另外一曲是《兼葭》,取自诗经中的“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钟磬声中时而传来悠远绵长的排箫声,自古有“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的说法,意思是说以排箫演奏远古的韶乐,不仅可以招来凤鸟,也使圣人孔子在听到此曲之后,都陶醉期间而三月不知肉味。圣人亦如此,何况我辈?远离城市的喧嚣,徜徉在远古的钟磬声中,怎不叫人赞叹这场美轮美奂的音乐盛宴呢!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