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时光:谁在那边唱自己的歌
我来到这个城市已有多年至今却还不是它的一员人们都说这里是人间天堂可我总是觉得它离我还远——邱柯《这座城市》在一个不很熟悉的好朋友的推荐下,看完了《谁在那里唱自己的歌》的系列,这是个关于校园民谣成长历程
我来到这个城市已有多年至今却还不是它的一员
人们都说这里是人间天堂
可我总是觉得它离我还远
——邱柯《这座城市》
在一个不很熟悉的好朋友的推荐下,看完了《谁在那里唱自己的歌》的系列,这是个关于校园民谣成长历程的片子。除了已经很熟悉的高晓松,老狼,卢庚戌,朴树等人,我还看到了一个为校园音乐做出了贡献但却隐姓埋名了的人——邱柯。
邱柯,清华大学80级学生,当年的校园歌手第一次演唱会组织者之一,校园歌曲第一个民间组织“新大陆”的创始人,校园民谣早期的热爱者和创作者。
片子里说,现在的邱柯,在做一档关于股票的节目,看着电视上大谈着股票走势的那个主持人,没有人会想到二十年前,他曾坐在校园的草地上,弹唱罗大佑的歌。十年前,他曾经立志做一名歌手,有过出一张属于自己的专辑的想法,那是他大学时代的理想,而那个时代,正好也是高晓松老狼等人引导音乐潮流的时候,是校园歌曲正辉煌的年代。
十年之后的2005年,邱柯终于出了一张属于自己的专辑,借着一群诸如《老鼠爱大米》《丁香花》之类的网络流行歌曲的势头,邱柯终于推出了属于自己的专辑,一张署名“股民老张”的叫做《都市俚谣》网络专辑,我很想知道,这个站在广东某机场准备登机的股民老张,听到有公司愿意推出这个专辑的消息的时候,在想些什么?
十年前的高晓松引领了音乐潮流,那群有自己的理想的人,用自己的方式体会了无与伦比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十年前的卢庚戌从大一开始学吉他,从二十七岁开始练声,到新世纪的时候才推出了专辑《一生有你》,十年前的邱柯呢?当年的他,也是一个对音乐有执著追求的人!
我在百度里搜索了半天,才找到了一点《南方周末》采访邱柯的信息,接着去百度百科里找“股民老张”,这个十年前的清华硕士,这个当年也有可能“唱自己的歌”的校园诗人,不愿以自己的真名字示人,却取了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艺名——“老张”。
他说不是学音乐的,他说他毕业、上班、辞职、求职、失业、创业、失败、从头再来;他租廉价的房子,交血性的朋友,赖在北京、宁愿漂着也不回老家,胸怀冲天的抱负却挣扎在贫困线上……
《这座城市》是专辑《都市俚谣》里的一首,我在片子里听到这个歌的时候,马上去网上找了一下,但是没有找到,邱柯也许是个低调的人,就像他自己说的一样,这个小时候理想当科学家的清华硕士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这个当年的校园音乐诗人现在的梦想是把自己的股票理念做得像新东方一样。
理想总是和现实落差很大,这个道理地球人都知道,那时候的邱柯,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没有固定收入,经常在朋友那里借住,却一直做着出自己的带子的梦,女朋友也因此开始告急。1997年,邱柯进入正大唱片公司,那是邱柯离音乐梦想最近的时候,但也是那一次,这个梦想做歌手的人绝望了,有了远离音乐的想法。
片子里的邱柯回想起当年的梦想,他说:人总是要有那么一段时间,年轻的时候你不狂的话,那这辈子就没机会狂了。后来呢,后来的邱柯觉得自己娱乐娱乐就完,再后来,他就连娱乐的想法也没有了。
写到这里,我有很多的感慨,而那些感慨全都是因为邱柯的理想被现实磨灭了,被吃穿住行困扰了,我没敢去听那个也流行过的《股民老张》,那个叫做《都市俚谣》的专辑是邱柯大学时代的理想,虽然经过了十年之久,但总算是圆了自己出专辑的梦了。
片子里我见到沈庆和卢庚戌,这是我第一次看见沈庆,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见到卢庚戌,沈庆的着装和神情让我很难把他和那些《青春》《岁月》放在一起,卢庚戌为了音乐的坚持不懈让我更加佩服,更加感谢《一生有你》。
邱柯说的也许是对的,人总是要有那么一段时间,年轻的时候你不狂的话,那这辈子就没机会狂了。但或许这里面更多的是无奈,因为那时候的高晓松和老狼等人分明是狂得有板有眼了,狂得非常有资本了。
《这座城市》已经在我耳边回放了十遍以上,我也终于该结束这些繁琐的跨越年代的说辞了,我想象不了80年代的清华校园是怎样的,想象不了1991年第一次校园歌手集体演唱的西阶教室是怎样的,我的想象力在此刻如此贫乏,我的浪漫里遥想不了那个年代。
但是正因为如此,我想,有一些人,是应该被记住的。在每一个年代里的喜欢校园民谣的人们,会记住他,那群一起走过的人们,也会记得1991年的西阶教室,以及那次演唱会的组织者。相比人们知晓的“股民老张”,他们更喜欢“邱柯”这个名字。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新开传奇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