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州小热昏后继是否有人
2006年,国务院决定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日”。这样算来,上星期六,应该是第六个文化遗产日了。国家所以要创办这项活动,目的在于拯救那些濒临消失的文化瑰宝。日前国务院批准并公布了文化
2006年,国务院决定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日”。这样算来,上星期六,应该是第六个文化遗产日了。国家所以要创办这项活动,目的在于拯救那些濒临消失的文化瑰宝。日前国务院批准并公布了文化部确定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常州小热昏”榜上有名。许多年轻人可能对“小热昏”不大了解,“小热昏”是靠诙谐幽默的语言,和一面小锣,把听众逗得前仰后合,开怀大笑的艺术。它是卖梨膏糖艺人,在街头招揽顾客的一种说唱表演。小时候我就听过常州“小热昏第一人”小德林的说唱。我不知道小德林现在还有没有传人,常州小热昏是否后继有人?“小热昏”申遗成功之后,这些问题应当引起大家关注。
现在,无论是大雅之堂,还是街头巷尾,已经听不到那熟悉的“七当当,七当当”卖梨膏糖的小锣声响了。据说无锡现在还有人在演唱,无锡人对常州“小热昏”申遗成功,而他们却名落孙山,心里很不是滋味。“无锡小热昏第一人周福林”的妹妹,周仁娣说:常州“小热昏”和无锡“小热昏”都是“小热昏”创始人赵阿福的传人。周福林是小德林的师兄,她说自从周德林去世以后,常州已经没有人会唱“小热昏”了,而她却依然坚持着“小热昏”这块阵地。这次无锡申遗没有成功,让她心里很觉酸楚。
最近国家出台的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明确指出,申遗是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所谓遗产保护,就是要保护它的原有面貌,而不是弄虚作假。
中国文联副主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指出:重申报、轻保护,甚至超负荷利用和破坏性开发的现象,如今在全国普遍存在。许多地方申遗成功后,将其视为广告招牌,专注于挖掘“非遗”的含金量,而不是保护。可见“小热昏”的申遗成功,将意味着我们的肩上将承担更多的责任。如果我们不能让“小热昏”这门艺术后继有人,我们不仅要愧对创造这门艺术的先人,也会让无锡人诟病。
常州麻糕的申遗虽然仍有待努力,但他们把麻糕制作工艺引入高职课堂的做法,是值得嘉许的。“小热昏”是否也可以参照这一做法,把它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引入专业学校,让这门民间艺术有一个得以传承的平台,似乎值得考虑。
申遗的目的在于保护,比如常州梳篦,就是一项绝世工艺。自古就有“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之说。常州梳篦也一直有“宫梳名篦”的美誉。可常州梳篦,却在第一届非遗申报中失败。原因就在于现在的常州梳篦,已逐步实现机械化的工厂生产。而申报中又偏重了现代刻花工艺,忽略了传统而精细的手工工艺操作。在第二届申报时,常州梳篦才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说明,保护就应该原汁原味,来不得半点虚假。
申遗其实是庄严的承诺,是向全社会宣示要承担保护该项遗产的历史责任;这不是上光荣榜,更不是做商业广告。如果以保护为手段、以追逐商业利益为目的,就违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初衷,绝不可取。2011.6.13.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新开传奇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