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作品出版
一月前,本土的一位老作者J赠我一本新出版的长篇小说,再三叮嘱我不要外传,这本书只送给灯塔地区俩个人,他请我们俩读后写点评语,发在XX网上。这本书是出版社以10本书的酬劳给作者,由出版社包装出版发行的。
一月前,本土的一位老作者J赠我一本新出版的长篇小说,再三叮嘱我不要外传,这本书只送给灯塔地区俩个人,他请我们俩读后写点评语,发在XX网上。这本书是出版社以10本书的酬劳给作者,由出版社包装出版发行的。由于我这个月事物较多,主要精力又放在《燕州城》编审工作上,前天才把文字稿拿到印刷厂排版。因此,这本书到现在只读了大半,不过故事基本清楚,作者创作手法也很熟悉,因为作者不想把此书在当地推广,所以,我也不能做更多的评论。在此提到这件事,是因此想到了一些当前创作的背景,作为作者之一的我,心里总有一丝不舒服。
J的这本书内容是反腐的,反映社会的黑暗面居多,以此突显正义者。可以说在市场上有卖点,不然,出版社也不会掏钱出版。J的顾忌就是怕由此对自己或儿女引起负面影响,虽然他退休了,但他顾及不少,因此低调处理,不愿意在本地张扬。
出版社为何这么牛呢?!出版了人家的作品赚钱,只给作者10本书。而作者竟然同意了。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J说出版社说:稿费顶了书号钱。我不明白,出版社控制销售权的出版物,书号钱怎么会算在作者身上。版税怎么计算,且没有下文。这是什么出版协议?简直是对作者的欺诈。
我也遇上几起类似的出版商议,这类出版方式,无非是出版商乘未名作者出版作品心切,又苦于自费不起之机,从中大捞一把。市场经济,总有空子可钻,会投机的头脑总是聪明得变别人的勤奋成果为己谋利。
J只想把自己的作品推向社会,产生一点社会效益。因此接受了出版社的这种出版方式。这是他的高境界。或许他会因为此书在外面名声大振,达到墙里开花墙外红的效果呢。若能如此,J就是意外收获。
昨天午餐前我又接到一个来自北京某文化公司的电话,目的是请我们文联联系当地作者出版作品的,我简单问了一下几种方式,他的回答都是令人感到猜疑的。说是丛书号,却不能公开丛书和系列品名,又不能在网上公开查明;说是单行本,半公半私方式出版,结果,算起来只能作者赔钱……总而言之,作者很难得到公平的出版协议。
每每提及出版一事,我心里就堵,只感觉,当今,普通的为文者,悲哉!全国能有几个靠文字生活的呢!普通作者,只能是有了生活保障后,作为爱好为生活添点乐趣而已,或者往高层次上说,为人类精神生活贡献点食粮,或者说位卑未敢忘忧国,书生意气,激扬文字。
我们得承认有不少普通作者的好作品因为出版问题,如金子被埋在沙子里一样,或许等到下个世纪,会有人把它挖出来,就像张恨水的作品,现在一部一部地被挖出来,改编成影视作品,让后人传颂。
我有一个文友,他的诗歌、散文、童话等,归结起来够出好几本书呢,以他的文字功底,绝对达到了出版水平,但他就是不整体出炉,也不轻意地往报刊上投稿,只是近两年开博后,将一部分作品陆续地拿到博客里晒晒。他不喜欢自费出书,虽然以他的社会交往,自费出书也不会赔钱,但他就是不这么做,而且依然认真写。我感觉他的文字不会永远被埋没,等到出炉的时候,那可能就是惊世骇俗的精品。这和他做人的低调相符,可叹的是像他这等文人,如今不多。
相反,有不少作者浮躁之极,急于求成,堆砌着泛滥的文字,“结集出版”,且看书号不正规,印刷之粗糙,除了相识的人勉强读读,只能留作个人收藏、友人纪念,给“作者简介”中增添点“个人创作成果”而已。之外真不知还有什么意义呢。也许对于一个普通得再不能普通的文学爱好者而言,有了这些收获,也足以自慰了。
为人,为文,为商……不管咱为什么,都有底线,有自己的底线,有社会的底线,权宜、三思当必不可少,慎之为好啊!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新开传奇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