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忠烈臣子颜真卿
提到颜真卿,我们只想到书法,他精力弥漫、激情洋溢、酷爱书碑,一生创作累累,而传世之碑刻与作品尚有数十种之多。宋代欧阳修说:“唐人笔迹见于今者,惟公为最多。”颜公用笔雄逸,字迹刚健,精健处如斩钉截铁,结
提到颜真卿,我们只想到书法,他精力弥漫、激情洋溢、酷爱书碑,一生创作累累,而传世之碑刻与作品尚有数十种之多。宋代欧阳修说:“唐人笔迹见于今者,惟公为最多。”颜公用笔雄逸,字迹刚健,精健处如斩钉截铁,结体宽博挺然;整体丰硕伟岸,气势磅礴,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
仅仅懂得舞文弄墨也只不过是普通一个文人而已,但是我们的颜真卿不一样,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生活和工作的状态,更让人发自内心的欣赏和敬佩。
颜真卿是一个正直威严的人,初接触让人感觉敬畏,但是越相处就越觉得他的可爱,他的耿直豪爽不通世故威武不屈,都能够深深的打动我们。
他为官清正廉洁,为人处世很有人情味。抚州学子杨志坚的妻子耐不住贫困生活要和这个穷书生离婚,杨志坚写了一首《送妻诗》,表明自己矢志读书无奈同意离婚的心情。杨妻将这首诗作为离婚的证据呈献颜真卿。颜公非常同情杨的遭遇,钦佩其苦读精神,对杨妻嫌贫爱富的行为进行责罚,并赠给杨志坚布匹、粮食,还将他留在署中任职。这件事不但温暖了所有的寒门学子,也让我由衷的喜欢上他。
他仕途很不顺意,屡屡被贬黜,但是他到一处便造福一方百姓,唐代宗大历元年(765),颜真卿因奏宰相元载阻塞言路,遭贬谪。三年(768)四月,由吉州司马改为抚州刺史。在抚州任职的五年中,他关心民众疾苦,注重农业生产,热心公益事业。针对抚河正道淤塞,支港横溢,淹没农田的现状,带领民众在抚河中心小岛扁担洲南建起一条石砌长坝,从而解除了水患,并在旱季引水灌田。抚州百姓为了纪念他,将石坝命名为千金陂,并建立祠庙,四时致祭。
也是在这段期间,颜真卿利用政事之余进行创作,大历六年(771)将所赋诗文编成《临川集》10卷,可惜原集已佚,今存与临川有关的诗1首、判词1篇、碑记5篇,尤以《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最为著名。我们也要感谢他的际遇让他心如止水,潜心写字,所以他的创作在那时达到高峰。
过了几年,颜真卿被派到平原郡去当太守。平原郡归渔阳节度使安禄山管辖,安禄山早有野心,暗地里招兵买马,准备时机一到就发动叛乱,好自己做皇帝。颜真卿看出了安禄山的野心,就假装要预防洪水,加高加固了平原城的城墙,屯积了许多粮草,还趁机把能够打仗的青壮年人登记起来,做好了守城准备。
公元755年,安禄山果真发动了叛乱,消息传来,颜真卿立即招集起队伍,流着泪对将士们说:“叛贼安禄山的军队马上就要打过来了。为了保住我们的家园,保住大唐的江山,使我们的妻儿老小不受叛贼的残害,现在我决定立即起兵,讨伐叛军!”说完,他举起酒杯,把酒一饮而尽。
将士们感动得都流下了热泪,齐声说:“我们要和叛军打到底!”
安禄山的军队攻打平原城,好久攻不下来,就叫来一个名叫段子光的人提着被杀的守城的唐朝官员李某的头颅见那个颜真卿,告诉他,不投降,就是这样的下场。颜真卿看到李某血肉模糊的人头,铁青着脸毫不犹豫地让手下人把段子光杀了。这件事传出以后,人们纷纷赶来投奔他,队伍很快就扩大到了十几万人。
颜真卿坚守平原城,抗击了安禄山的大批军队,牵制了叛军的力量,为唐朝军队最后平定安史之乱,做出了重大贡献。
可是这位大英雄也死得壮烈,当李希烈威胁洛阳的消息传来,德宗皇帝第一个反应就是问计于卢杞。卢杞用一种举重若轻的口吻说:“李希烈年轻气盛、居功自傲,部将们肯定都不敢劝他。如果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携带陛下诏书,前去向李希烈当面剖析祸福利害,李希烈定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中央可以不废一兵一卒而把他降服。颜真卿是四朝元老,忠贞正直、刚毅果决,名重海内、人所信服,实在是此行的不二人选。”
诏书颁下,满朝文武尽皆失色。所有人都觉得,卢杞这么做无异于是让年过古稀的太子太师颜真卿去送死。
当时四朝元老颜真卿是有威望有资历有水平有魄力的人,而且还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之一。他却不和皇帝计较,明明白白的走进奸臣的圈套,无反顾地上路了。行前给儿子留了封遗书,只写了六个字:奉家庙、抚诸孤。走到洛阳时,东都留守郑叔则劝他拖延时间,看天子会不会改变主意。颜真卿说:“这是圣旨,岂能逃避?”到了许州,果然被李希烈拘留,从此再没回到长安。在被囚禁了一年零七个月后,亦即兴元元年八月,颜真卿被李希烈缢杀于蔡州。一代豪杰就此消逝。连文天祥过零丁洋时写的《正气歌》中有这么一句“为颜常山舌”,就是说颜真卿的。
颜真卿这位杰出的书法家和政治家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英勇就义了。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书法遗产,也留下了高尚的人格。他的字刚劲雄浑,他的品德坚贞不屈,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佩。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新开传奇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