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尝试出新知
尝试在《辞海》中的定义有两种。其一为试行、试验。其二为试探。而胡适的《尝试集》自取自前者。《孟子?梁惠王上》中曰:“我虽不敏,请尝试之。”胡适在四版自序中亦有言,我对于自己的诗,选择自然不很严。我自己
尝试在《辞海》中的定义有两种。其一为试行、试验。其二为试探。而胡适的《尝试集》自取自前者。《孟子?梁惠王上》中曰:“我虽不敏,请尝试之。”胡适在四版自序中亦有言,我对于自己的诗,选择自然不很严。我自己对于社会,只要求他们许我尝试的自由。我想这与《孟子?梁惠王上》亦是有同理。故取义于尝试。说到这本《尝试集》,初版与民国九年三月。彼时新旧文学争论激烈,胡适作为倡导新文学的先驱,便做出了尝试新诗的决定。这新其一在于新的语言形式,即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步白话诗集。这便使诗歌通俗程度大大提升了,亦可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来形容了。其二,则在于其在运用自由体诗和音韵节奏的改革等方面做了尝试。其三,它的新则在于意义的新、内容的新。褪去了经义伦常、道德伦理的诗歌,使之更贴近于平凡生活,让诗歌充满新的生命与活力,这一点亦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而《尝试集》这部诗集,经过胡适本人不断增改补删,最终为三编,第一编大多是脱胎于旧诗词的作品,第二、三编则注重体现了前文所言的新者其二。但是无论是第几编,他的作品都或诅咒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和旧礼教的虚伪,或表现个性解放和积极进取精神,或歌颂劳工神圣。无可否认,胡适无疑是第一白话诗人,他的《尝试集》充满了矛盾。显示出了从传统诗词中脱胎、蜕变、逐渐寻找、试验新诗形态的艰难过程。
既然是尝试,那我们便不难推测。对于新事物的衍生,固然有其必然性,但亦如胡适本人所言,缠过脚的夫人永远不能回复他的天然脚了,初次尝试的先例必有其受旧者影响的弊端,或者急于摆脱旧者而不切实际、不合规律的缺点。仅此可拿《蝴蝶》为例。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这是胡适第一首为人称道的诗歌,亦作为第一首白话诗歌,它理所当然地收到了广大的关注以及长久不衰的知名度。然而坦白直言,以当今审美角度观之,这首诗缺乏了辞藻与画面美感,与华美的诗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想,这亦可能是当年诗人们急于摆脱繁琐辞藻,一味追求平实白话所造成的结果之一。当然,尽管如此,这并不阻碍人们对于其的欣赏。这便是在于与平实中凸显感动。这便不得不提到胡适在《什么是文学中》一文中说到“文学有三个要件”,第一条就是要“明白清楚”。其实一个学者的学术研究往往便反映在他的文学创作之中。纵观《尝试集》中多首新诗,便不难看出“清楚明白”之义。撇开深度与美感而谈,我们仍旧要不断地赞扬贴近生活之一理念,毕竟这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我亦喜欢胡适另一首诗,《梦与诗》,其中有几句曰:“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从胡适的诗中不难看出,他一直都遵循着自我的文学主张,从《文学改良刍议》中提炼而出的精华便是其创作的原则,不生僻孤涩,亦不故弄玄虚。然而亦是这种原则反作用限制了其诗歌发展,太过于追求平实反倒忽略了千年来诗歌创作的音韵旋律,破坏了诗歌本身的美感与气度。从这一点上看,无疑,胡适的诗,无论从艺术质量上还是思想深度上,自然都不是很高,但是,在文学创作中,他的质朴、清新之感,他的诚实品质一直深深打动人心。他一直主张文学平民化,在他的诗歌中这一点亦是深有体现的,他的一生亦在为此而奋斗。而正是因为有了胡适的尝试与奋斗,才有了后者源源不断的现代诗的尝试。于是,对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应给予最宽容的态度。在这一方面,他亦是第一个将女人比做花的人,亦是可比天才的。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新开传奇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