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节” 闲话

“冬节” 闲话

限职散文2025-05-24 07:18:26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有"冬至大如年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有"冬至大如年"之说,汉朝例行放假、官府举行仪式"贺冬",以"安身静体",唐、宋时期则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目前,我国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甚至还有在冬至这一天祭天祭祖的习俗。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所谓"阴极之至,阳气始生",同时也是各地气候真正步入最寒冷的开始。从冬节这个象征意义,不仅让我对自身"安身静体"的反省,也对世俗凡尘多了些微明解。
世人常叹:人生苦短。其实在我看来,人生一世很短倒是真的,在长绵的历史河流中,不过须臾。但真的就苦吗?不一定。如果说世界上有战争与病痛灾难,那说苦倒也不错,但如果是太平世界且又无灾无病还感叹其苦,我认为那多半是自找的--因自己贪念太多而不知足应该是产生苦的最大原因。所以,人贵在知足,足知则乐至。
一个人如果把自己先置身于最坏的一种处境,并通过不时地调整心态,锻炼心志,从而让自身能够最大限度地承受与坦然面对,那么,相信你在平时遇事时就会显得特别从容,并会产生"比这还困难的都能承受,这点又何足道哉"的念想。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阐明了这个观点,并且还教了训练方法。这说明人忍受困苦、承受困苦以至于战胜困苦的能力也和其它能力一样是可以通过训练、锻炼而来的,而关键是你要先明白其中道理,再持之以恒地正确训练,这样,便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不能克服的艰难困苦。所以,人贵在明理,理明则道生。
关于冬节还有不少传说,但那些传说除了祭祖不忘根和养生去病方面的传说还有一定积极意义外,其它的诸如憎恨外敌而吃混沌之类就没多大意义,最多只是泄泄私愤而已,另外还有冬节祈福避邪的传说,这就更显得荒唐。与其花心思在这上面,倒不如先正贪欲之心,培育正直之念。试想一下,如果一方面在祈神保佑,另一方面又贪得无厌,并因贪而做出许多天理不容的事情,请问,就算真的有神,还能得神佑吗?所以,人贵在正心,心正则凛然。
佛家讲戒,儒家讲为,道家讲顺其自然。戒之太难,为之好功,唯顺其自然才是正道。其实,世上本无苦,庸人自扰之。一切顺其自然,安常处顺,正如一年四季节气时序变迁一样,那又有什么值得苦恼的呢?
标签
相关文章